欢迎光临华尔街金融!

今天是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关注经济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

大咖深度对话“保险+康养”热门赛道,多维解析机遇与难点!

专题:2023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保险鼎峰108将”盛典

1月18日,由A智慧保与新时代保险研究院联手打造的2023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保险鼎峰108将盛典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激发中坚力量 探寻信心之源”为主题,汇聚近百位“中国保险鼎峰108将”和学界专家、企业高管,共同解码行业转型、破局、攻坚之道。

谈到当下火热的领域,康养势必占据一席之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已从家庭层面上升至国家战略,如何应对老龄化,打好康养这场“硬仗”成为每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与康养“血脉相通”的保险业,也在积极探路。

那么,保险该如何切入康养赛道?又该怎么看待保险与康养的关系?康养产业具体怎样与保险产品、服务链实现对接?

在论坛“打造康养生态 创新‘保险+’”圆桌环节,北京工商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教授徐徐;养老保险专家张绍白;新华养老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潘兴;泰康之家经营办公室助理总经理于赛男;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田利源;米兰康养联合创始人李宏斌,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康养生态、“保险+康养”模式进行解析。

养老需未雨绸缪,嵌入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养老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更不是要到老年再去规划,必须要提早进行。”谈及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在圆桌对话环节,张绍白如是表示。

此外,在张绍白看来,与以往众人所认知的不同,目前老龄化趋势下,除了老年人数量增多,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即财富集中在老年人身上的比例大幅增加。

正因如此,张绍白建议,从宏观角度,保险行业必须朝着目标客户深耕,去服务银发经济,去服务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同时保险资金也要用于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国家持续健康、长期的高质量发展;从微观角度,保险则要服务于人的方方面面,服务于各个年龄段。

说到康养,健康管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在保险跟康养融合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田利源从老年健康管理方面阐述了保险与康养融合的一些观点。

他表示,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以及长寿背景下老人失能期的延长,人们对财务的需求非常巨大,因此他建议行业一定要做好健康管理,助力人们晚生病、少生病。而只有这样,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工具,政策性长护险才能长期运行下去。

田利源坦言,国外的健康管理是在保险支持下才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中国这个土壤里,他也希望能跟保险人共同打造健康管理与保险融合的产品与服务。

他提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最主要的健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以及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这一类。其次是脑力(脑认知能力)的下降,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因此,保险行业需要针对这些主要的、常见的健康风险来为老年人设计保险产品和服务。

发挥养老筹资天然优势,应对康养人才缺口挑战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养老相关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随着康养服务的丰富多样化,以及社会资本投入到康养服务建设中来,未来老年人将会有更多选择、更多机会享受到高品质、优质的康养服务,但个性化、优质专业的服务也必然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价格相对来说可能也比较昂贵。

对此,潘兴表示,如果养老筹资和康养服务能够结合好,未来两者一起蓬勃发展,能够有更多人包括中低收入群体享受到优质的康养服务。如果结合不好,可能会出现脱节问题,即虽然康养产业发展很好,但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可望不可及。

关于养老资金筹集,他指出,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筹资方式,有很多天然优势:首先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和人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养老的积累和年老之后的领取是完美匹配的,适合养老规划;其次,商业养老保险长期储蓄性、保值增值性非常符合养老资金的特点;再者,商业养老保险能够解决长寿风险,这是任何其他金融产品都不具备的,是养老保险独有的优势;此外,商业养老保险还有机会享受到政府的很多红利,比如税收递延优惠政策等等。

关于如何更好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社会价值,潘兴提到以下几点:第一,作为保险企业,养老保险业务一定要坚持政治性和人民性,除了服务高净值人群,更要多关注广大的工薪阶层群体,为大多数群体服务;第二,保险企业要加快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加快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提高养老保险业务占比;第三,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地进行养老保险的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到养老产品和服务,有养老规划意识,提前规划养老。

那么,作为深耕中国养老产业的保险代表,泰康的经验又对行业有着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对此,于赛男表示,泰康看到并抓住了两个长期趋势上的历史机遇:一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长寿时代到来,在未来百岁人生不再是一个梦想,但带病生存期也更长,人们对养老筹资和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二者都在增加;二是当前寿险行业在寻求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泰康将实体的医养康宁服务与传统寿险相结合,将服务端引入到传统寿险的二维结构里,形成支付、服务和投资三端协同,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于赛男也指出,保险企业进入到康养领域,挑战和机遇并存,既要去适应养老服务行业的规律,又要探索如何发挥好保险公司自身的优势,这其中有很多课题需要去解决。其中一个挑战即是人才问题,摆在整个养老行业面前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合格的养老服务人员稀缺,从事生活照护的养老护理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养老行业的人才队伍培养仍未成体系化,缺口巨大。

“保险行业进入康养领域也有其优势。保险是一个长期耐心资本,能够给予需要长期经营、具有社会公益属性的养老服务行业更多支撑;同时,保险客户本质上就是未来的养老客户,对保险客户需求的挖掘、教育和互动,也是险资养老机构的独特优势。”谈及险资涉足养老产业的机遇,于赛男进一步分析称。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角度切入前景可期

科技的发展让智慧健康养老成为一大关注点,那么,科技到底是如何赋能康养和保险的?李宏斌以MedGPT为例,阐述了科技赋能下的康养生态。他指出,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先进的科技应用于康养,在“保险+康养”服务模式中,这些科技手段也可以融入其中,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有一款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在国内首次AI医生与真人医生一致性评测结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数据显示,MedGPT与三甲医院主治医生在比分结果上的一致性达到了96%。

李宏斌表示,目前已经将一些国外技术引进国内,在药厂、互联网医院等领域有所合作,同时也在与很多保险公司加强交流,希望能够把这些科技赋能给保险公司,赋能给康养产业

作为此次圆桌对话的主持人,徐徐亦分享了她对保险布局康养生态的见解。徐徐指出,近年来关于康养的话题一直热度很高,尤其在保险行业,很多险企积极参与布局康养产业生态链,也做了很多尝试,致力于打造一个商业闭环。

从养老产业政策维度看,2024年新年伊始,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便聚焦老年人群,明确提出要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紧接着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即《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文件特别提到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另外,据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概2.97亿,占总人口比例的21.1%,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中度老龄化,这个数据在2022年的时候是19.8%。同样,国家卫健委也做过一个测算,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会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徐徐看来,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日渐凸显,政策红利也一直在不断地释放,与养老相关的各大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保险公司有望凭借自身优势多角度切入康养领域,布局养老产业的机会。

显然“保险+康养”的大课题仍然在持续更新中,保险在康养领域的施展空间也在不断变大,但面对人才缺口、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不足等挑战,行业也需直面应对,以更好地抓住时代机遇。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华尔街金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华尔街金融 herj.gz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