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尔街金融!

今天是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关注经济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

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全国推行,还有哪些挑战要攻克

专题: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实施

试点两年多后,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迎来全面开闸。

第一财经从部分银行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人社部将于本周内召开相关会议,对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进行动员部署,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在近期向全国全面推行。另据第一财经了解,各机构已为此准备多时。

自2022年11月25日在36个试点城市(地区)开启试点以来,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痛点。多位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制度的全面开闸是更大的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未来多方协同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获得感是关键。

试点两年多进展如何

有大行相关部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人社部将在本周四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开闸在即。

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起正式启动,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地区)先行先试,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

这是一项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享受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在先行城市(地区)所在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参加个人养老金。

今年1月,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近期在2024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再次透露,将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较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更进一步。此前,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被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超过6000万人参加个人养老金,相比去年一季度末的3038万人接近翻倍,更是全面超过了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二季度末为3209.56万人)。对此,不少专家和机构人士表示,这足以说明我们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进已初步取得了较好成效。

聚焦四大一线城市,据公开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531.8万户,缴存资金114.2亿元;上海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近500万户,缴存金额超过110亿元;深圳金融监管局辖区21家银行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34万户,累计缴存资金41.36亿元;截至10月末,广州市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达到488万户。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可供参加人选择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已有857只。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类产品200只,保险类产品165只,理财类产品26只。

根据原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批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主要包括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上述23家商业银行已全部支持个人养老金储蓄存款交易业务,其中19家银行有个人养老公募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销售记录,20家银行有个人养老理财产品销售记录。

机构预热准备中

根据制度安排,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先开立两个账户,即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参加人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商业银行等渠道,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通过商业银行开立或指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终身唯一性,对应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是个人养老金的唯一资金入口,也只能在一家商业银行开立。

每到年底,是商业银行争夺个人养老金市场的重要时点。第一财经注意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在即,加上临近年末节点,不少银行开启了新一轮“抢客大战”,包括立减金、红包在内的营销激励福利不断,也有银行设置了“省税倒计时”提示。

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有大行养老金部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尽管试点过程中系统已经日益成熟,但接下来的挑战依然不少,比如预约开户的要顺利“转正”、希望享受税优的年底前要能够顺利缴存等。

另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同业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铺开准备已久,其所在单位至少在一个半月前就已着手准备。不同于具有主要入口功能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主要挑战更多在于如何让更多的参加人了解并选择自家产品。

从过去两年的试点情况来看,“开户热、缴存冷”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提高居民个人养老金的参与积极性,最关键的还是增强参加人的获得感,这需要监管和各类型参与机构共同推进。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曾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一年多来“开局良好、痛点不少”。其中,投入端的痛点在于参与者多,参加者少;产出端的痛点则是产品繁多,获利者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在今年3月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8%,但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人均缴存金额仅约2000元,远远低于个人养老金账户1.2万元的缴存上限。

同期,个人养老金投资人数仅占缴存人数的62%,实际投资人数仅为682万。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5000万开户人数的缴存金额约280亿元。对比来看,企业年金截至上半年虽然参与职工为3209万人,积累基金有3.4万亿元左右。

痛点如何破解

在不少专家看来,个人养老金缴存偏冷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税优政策门槛和力度设定待优化、账户资金流动性较低、产品数量多且同质化严重不利于选择、产品收益率不具备明显优势等。此次制度全面实施后,后续相关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得到优化。

“这么多产品,让老百姓选,不是一般人能选得出来的。即使是投资者教育,短期也很难做,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人都教育成投资专家。再加上个人养老金出台之后的最近一两年,资本市场低迷,激进一点的产品就亏损了,保守一点的还可以有点收益,但是未来怎么办?”董克用在前述论坛上表示,这些都是需要面向未来重点思考的问题,税收激励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金融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在目前的机制下,个人养老金参与机构的“分工”不同,KPI侧重也有所不同,展业针对性也难免“割裂”。要让居民既想参加、又想参与,还能省心省力获得不错的长期收益,需要一个良性的联动机制。

如何让参加人更有获得感?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背景下,面对投资渠道的选择,收益率更加成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吸引力的关键。

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吕艾国看来,要提高个人养老金产品吸引力,一方面要让产品相较于普通金融产品更具差异化;另一方面,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可以逐步从单一的产品导向模式过渡到综合性的养老计划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全面的退休养老计划或养老财富管理计划,即参考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模式,帮助个人养老金参与者更科学地配置和管理资产的同时,可以壮大和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力量,有利于获得更可观、更稳健、更长期的投资回报。

吕艾国认为,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目前最短持有期一般为3~5年的养老目标基金实际上也属于短期资金,而“养老财富管理计划”作为一个长期的、永续的计划,将更符合国家对于中长期资金的要求,形成耐心资本。这些资金可以交给有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如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理财公司、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根据个人的年龄阶段和风险偏好进行运作。

“养老财富管理计划的特点在于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业绩,深度契合个人养老金长期、封闭的资金特点,可以更好地保障资金长期稳健增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在吕艾国看来,这一领域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但养老第三支柱的推动与发展,需要政策扶持与各方机构的努力协作,也要持续做好投资者宣教工作。

(第一财经记者杨倩雯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华尔街金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华尔街金融 herj.gz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